一、肥胖症的危害
⊙血脂高
⊙易患呼吸道疾病
⊙易诱发脂肪肝
⊙易患消化系统疾病
⊙免疫功能低下
⊙高胰岛素血症
⊙性早熟
二、诊断标准及分度
1、年龄别体重:以同年龄同性别健康小儿体重均值为X,>X+10%为超重,>X+20%为轻度肥胖,>X+30%为中度肥胖,>X+40%为重度肥胖,>X+60%为极重度肥胖
2、身高别体重:体重超过同身高同性别健康小儿标准代本重值10-19%为超重,20-29%为轻度肥胖,30-49%为中度肥胖,>50%为重度肥胖。
三、病因
1、饮食因素:由于暴饮暴食、偏食高脂肪、高糖饮食等习惯,过度喂养或进食、西方饮食的引进,长期摄入能量超过身体消耗的需要,致使能量转化为脂肪贮存于体内。
2、遗传因素:双亲肥胖,子代肥胖症患病率高达70-80%,双亲之一肥胖的后代约40-50%发生肥胖。
3、神经中枢因素:食欲控制中枢调节机制失调,致机体超过正常需求,摄入过多。
4、缺乏运动:能量消耗少于正常儿童可引起肥胖。某些儿童看电视过多谈亦可发生肥胖。
治疗
1、控制饮食:
(1)饮食控制原则:既要控制体重增长,又要保证正常生长发育,使其体重下降至均值+10%以内。食物以高蛋白、低碳水化合物及低脂肪为宜,供应足量的维生素、矿物质和微量元素,动物脂肪不宜超过脂肪总量的1/3。
热量控制标准:5岁以下儿童每日摄入热量为500—800卡,5岁以上为800-1200卡,轻度肥胖者可不严格按饮食调整方案进行治疗。
食物选择:确保蛋白质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,如鸡蛋、牛奶、杂粮、鱼虾类、蔬菜和、水果、豆制品,其次为家禽和瘦肉类。
不应选择的食物:淀粉含量高的食物:土豆、山芋、精粉;能量密度高的食物:甜食品、巧克力、饼干、麦当劳、油炸、糖果,肥肉。
其次,减少烹调用油量、进食时间不宜过快、细嚼慢咽、严格控制零食、晚餐量需减少,不在睡前进食。
2、增加运动:
提供促使能量消耗又容易坚持的运动项目,每日至少2小时锻炼时间,如晨跑、跳绳、踢球、跑步、做体操,游泳等耐力运动,观察衡量运动的效果期限需12个月以上,不提倡做无氧运动。
3、行为疗法:
监测记录每日的体重、活动、摄食及环境影响因素等情况,并定期总结,父母帮幼儿评价执行治疗的情况及建立良好的饮食与行为习惯。